1. 摘茶葉能摘幾天
茶葉有保質期限,茶葉分為紅茶、綠茶、黃茶、黑茶、白茶、烏龍茶六大種類,綠茶的保質期為12個月,紅茶的保質期為24個月;黃茶的保質期為12個月;黑茶與白茶為長期保存,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;烏龍茶的保質期為24個月,保存茶葉時需注意干燥、防潮、避光、防異味。
2. 摘茶葉可以放幾天加工
茶葉是一種飲品,當然有保質期啦。過了保質期或者存放不適當,茶葉同樣會霉變的。霉變的茶葉不能再喝啦。通常,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是12個月至24個月不等,在茶葉的包裝袋上會標明的。散裝茶葉保質期就更短啦,在購買時,盡量選當年的新茶買吧。
各種茶葉保存期不同,據說普洱茶有5060年,價格還挺貴!
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,一般而言,生茶的保質期在5年左右,熟茶經過特殊發(fā)酵越陳越香,保質期在15年以上。
3. 一天摘茶葉能摘多少
一畝地的產量,要看你種植的方式,管理的水平,采摘的標準,做什么茶而定。
以江浙為例:如果做龍井這樣的名茶,一年只采一季春茶,一畝地也就產干茶十幾二十斤的樣子。
要是以做蒸青綠茶這樣的標準,一年可以產干茶300斤通常的管理水平,與一般的種植方式。從3月中下旬開始采到9月份。在江浙一畝地可以產干茶300-400斤。(平均水平)
4. 茶葉可以摘到幾月份
8月還有采摘茶葉的,古人云:“春茶苦,夏茶澀,要好喝,秋白露”。但是隨著現(xiàn)代泡茶手法和制茶工藝的發(fā)展,每個季節(jié)采摘的茶都是各有千秋,每個人都各有所愛。
很多茶都是一年四季采摘的,如普洱茶,四季都是采摘時間,只是每個季節(jié)的加工工藝不同。但有的茶會追求高品質,一年只會采摘一季。例如小懂所了解的烏崠單樅、西湖龍井、正山小種都是只采摘一季。
因為氣候原因,各個茶區(qū)全年采摘茶葉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。
1.春 茶
農諺說的好:“早采三天是個寶,遲采三天便是草”,春茶的采制季節(jié)一般分為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清明(4月上旬)以前,是采制綠茶最好的時候,比如“明前龍井”。
第二階段:清明以后。
第三階段:谷雨以后(陽歷4月下旬,已是晚春)。
而且每個茶葉產區(qū)因為生態(tài)條件的不同,采摘的時間也有一定得差異。
不發(fā)酵茶與輕、中發(fā)酵茶對茶葉要求比較高,在春季采摘是比較好的,比如龍井、碧螺春;也有一些全發(fā)酵的紅茶、重發(fā)酵的普洱,也會在春季稍晚時進行采摘。
2.夏茶
夏茶的采摘時間一般是夏至到小暑(6月中下旬~7月上旬)。
最適宜采制重發(fā)酵茶與全發(fā)酵茶,如重發(fā)酵的白毫烏龍(又稱“東方美人”)與全發(fā)酵的紅茶,因為這時候的茶青含有利于紅茶、白毫烏龍的成分較多,白毫烏龍需要的茶小綠葉蟬也到這個時候才有。
3.秋茶
秋茶與夏茶之間無明顯間隔,采摘時間為8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。
秋天降水少,氣候干燥,在茶葉的長成、采摘和制作過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葉的香氣。所以秋茶的香氣更顯。例如鐵觀音有“春水秋香”這一說法。
4.冬茶
冬茶也稱冬片或秋芽冬采,多見于烏龍茶產區(qū),如我國臺灣、福建武夷巖茶。
冬茶采摘時間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。由于天氣轉冷,新芽生長緩慢,內含物質逐漸增加,茶葉水分含量少,冬茶喝起來的滋味甘甜清淡。
在采摘冬茶后,茶園會進行養(yǎng)分補充,調整樹勢等栽培管理,為下次的春茶做好準備。沒有冬茶采摘的茶區(qū),栽培管理會在秋茶過后進行。
5. 茶葉能摘幾次
茶樹一般種植后經過大約3年就可以少量采摘,10年后達到盛產期。茶樹一般生長超過30年之后開始老化,此時可以從茶樹的基部砍掉,讓茶樹重新生長,再到老化后就要挖掉重新栽種新茶樹。
茶樹養(yǎng)護方法:
1、提供土壤
茶樹適合生長在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、土質較為疏松的土壤中,在種植茶樹的過程中,就可以使用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、排水性好的腐殖土或者花園土,在栽種茶樹前,還可以翻新晾曬土壤,消滅其中的害蟲和細菌。
2、科學施肥
茶樹在生長的過程中,對養(yǎng)分的需求較大,在養(yǎng)護的過程中,可以為茶樹提供均衡的氮磷鉀復合肥,讓植株生長的更加旺盛,在為茶樹施肥時,最好選擇雨天前進行,并將肥料直接埋藏在茶樹根部的土壤中。
3、進行修剪
在養(yǎng)護茶樹時,可以對其進行修剪,使用鋒利的剪刀,將茶樹生長不良、生長過密的枝葉剪去,保持環(huán)境的空氣流通,也可以將茶樹生長過長、干枯受損的枝葉剪去,幫助植株節(jié)省養(yǎng)分,長出更多的分枝。
4、補充光照
茶樹適合生長在光照充足的環(huán)境中,且耐曬性好,在養(yǎng)護的過程中,可以將茶樹放在向陽的環(huán)境中,讓植株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,儲存足夠的營養(yǎng),在光照過強時,不需要為茶樹遮陰。
6. 茶葉摘了隔多久可以再摘
茶葉每年的三月到五月的茶叫春節(jié)茶,也是產量最大,口感最好的,六月到七月采摘的茶叫夏茶,也些地方十月到十二月采摘的茶叫冬茶,喝綠茶的就安喝每年三月到五月份采摘的茶,最好是清明節(jié)前采摘茶明前茶最好喝,清明節(jié)的茶價格也高,
7. 摘茶葉一般摘多久
1、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
春季溫度適中,雨量充分,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(yǎng)生息,使得春季茶芽肥碩,色澤翠綠,葉質柔軟,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特別是氨基酸。代表是:六安瓜片、烏龍茶。
2、五月初到七月初
夏季天氣炎熱,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,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,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、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。代表是:普洱茶。
3、八月中旬
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,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、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,葉片大小不一,葉底發(fā)脆,葉色發(fā)黃,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。代表是:鐵觀音、粵梅香。
4、十月下旬
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,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。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,內含物質逐漸增加,所以滋味醇厚,香氣濃烈。代表是:凍頂烏龍。
8. 茶葉要幾年可以采摘
摘要茶樹一般種植后經過大約3年就可以少量采摘,10年后達到盛產期。茶樹一般生長超過30年之后開始老化,此時可以從茶樹的基部砍掉,讓茶樹重新生長,再到老化后就要挖掉重新栽種新茶樹。種苗期是茶樹一生的開始,從種子成熟,經播種發(fā)芽,到地上部植株第一次生長停止,全程約8—9個月。
幼年期約4—5年,是栽培茶樹培養(yǎng)樹冠的重要時期,在這四、五年當中的后1—2年,也就是幼年期的后期一般可以采取打頂采摘的方法,開始采茶獲得收益。成年期是茶樹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時期,在營養(yǎng)狀況較好的情況下一般可維持20年左右,這是茶樹發(fā)揮最大經濟效益的時期。衰老期茶樹經多次采摘,形成頂層分枝細密的“雞爪枝”,發(fā)芽能力減弱,芽葉瘦小,產量明顯下降。
因此,栽培茶樹種植以后一般要經過3—4年才能正式采茶。采茶對種茶的人們來說是獲得經濟收益,而對茶樹來說是一種刺激和損傷,所以對處于采摘期的茶樹,必須加強肥培管理,大量補充營養(yǎng),這樣才能維持持續(xù)的高產優(yōu)質。
采茶是采摘茶樹上新發(fā)出來的嫩芽葉,嫩芽葉是由芽和葉組成的,采下一個芽帶一個葉片的稱作“一芽一葉”,一個芽帶二個葉片的稱作“一芽二葉”,以此類推,有一芽三葉、一芽四葉等。當芽葉逐漸成熟,頂端只剩一個極短小的芽(稱駐芽),下面就是葉片了,兩個葉片對夾著駐芽的芽葉就稱作“對夾葉”。有時不小心采下的是單個葉片,就稱單片葉。
采摘芽葉的大小和老嫩度是根據不同茶類的不同要求而確定的,也就是不同茶類有不同的采摘標準。
高檔名優(yōu)茶,如龍井茶、碧螺春等都要求采摘細嫩的芽葉作原料。特級、一級的龍井茶一般是采摘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為原料。二、三級可以采摘一芽二、三葉為原料。有些名優(yōu)茶要求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為原料,如白毫銀針、雪水云綠就是如此。因此做一公斤高級名茶少則要采摘6~8萬個芽葉,多則要采摘10萬個芽葉,可見采制茶葉之艱辛。
大宗紅、綠茶是分級別生產的,一、二級茶一般要求以一芽二、三葉為主,三、四級茶要求以一芽三、四葉和對夾二、三葉為原料,五、六級茶一般都是對夾葉為主,葉子也較粗老。
9. 茶葉采摘下來能放多久
天津南開大學泰達學院生物技術專業(yè)倪志偉博士表示,目前國內一流茶飲料生產廠商都采用超高溫灌裝工藝,可以保證飲料整個生產過程都處在無菌狀態(tài)。因此,未開瓶的茶飲料都是無菌的,放上一年都不會變質。
但茶飲料在開啟后,其中的糖分、脂肪、蛋白質等物質會和空氣中的微生物接觸后會發(fā)酵產生酸性物質,發(fā)酵后茶飲料的口感不僅會大打折扣,長時間放置還會出現(xiàn)變質。
他提醒消費者在此類飲品的最佳飲用時間為5小時以內,如果不能飲完,應放置冰箱內低溫保存。同時倪志偉表示,不同廠家的產品可能會添加不同劑量的防腐劑而導致“最佳飲用時間”出現(xiàn)差異,但整體上的區(qū)間不應該出現(xiàn)太大差異,而目前國家在這方面還沒有出臺相關規(guī)定,也是造成“最佳飲用時間”標注混亂的因素之一。
10. 摘茶葉能摘幾天嗎
茶葉新造林一般5干每畝,5年盛產干茶20斤,產值6干至1萬,扣人工加工成本,每畝3一4千。
能發(fā)展。但最好要有小氣候獨特,有賣點。一年只春季,夏茶不夠采摘成本。